目錄 |
1.生活習性 2.形態特征 3.分布范圍 4.物種種類 5.營養價值 |
鰻魚喜歡在清潔、無污染的水域棲身,是世界上最純凈的水中生物。 鰻魚在陸地的河川中生長,成熟后洄游到海洋中產卵地產卵,一生只產一次卵,產卵后就死亡。這種生活模式,與鮭魚的溯河洄游性(Anadromous)相反,稱為降河洄游性(Catadroumous)。其生活史分為6個不同的發育階段,為了適應不同環境,不同階段的體型及體色都有很大的改變:卵期(Egg-stage):位于深海產卵地。 鰻魚在深海中產卵繁殖,在淡水環境中成長。性情兇猛、貪食、好動、晝伏夜出、趨旋光性強、喜流水、好暖。
鰻魚,體長,圓筒形,尾部稍側扁。上下頜具細齒。鱗甚小,隱埋于皮下。背、臀鰭低,基部長,后端均與尾鰭相連。胸鰭小,圓形。腹鰭缺失。體無斑點。屬于降河性洄游魚類。海中產卵。仔魚為透明的葉鰻,春季,當仔魚發育成幼鰻時,成群游人江河,在于支流或湖泊中肥育,成熟后降河泅游至海中繁殖,以食小魚、蟹、蝦和水生昆蟲為主。一般夜間活動。生長迅速,肉質細嫩多脂、營養豐富。
鰻鱺在黃河、長江、閩江、韓江及珠江等流域,海南島、臺灣和東北等地均有分布。
鰻魚在全世界有18種,其中臺灣有日本鰻、鱸鰻、西里伯斯鰻和短鰭鰻四科,但是只有日本鰻最多,其它三種都甚少見。它們在地球上都存活了幾千萬年,但我們對它們的了解也只不過是最近的幾十年。譬如1991年才發現它的真正產卵場,它的性別原來最受環境因子和密度的控制,當密度高,食物不足時會變成公魚,反之變成母魚。在臺灣河川中由于鰻魚數量很少,所以大多是母魚。
常見的有:
歐洲鰻(Anguilla anguilla)
美洲鰻(Anguilla rostrata)
日本鰻(白鰻;Anguilla japonica)
澳洲鰻(黑鰻;Anguilla australis)
非洲鰻(Anguilla mossambica)
鱸鰻(Anguilla mormorata)
菲律賓鰻(Anguilla mormorata)
新西蘭鰻(Anguilla dieffenbachi)
印尼鰻(Anguilla bicolor Pacifica)
鰻魚具有補虛養血、祛濕、抗癆等功效,是久病、虛弱、貧血、肺結核等病人的良好營養品。鰻鱺體內含有一種很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強精壯腎的功效,是年輕夫婦、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鰻是富含鈣質的水產品,經常食用,能使血鈣值有所增加,使身體強壯。鰻的肝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是夜盲人的優良食品。
鰻魚的營養價值與其他魚類及肉類相比也毫不遜色。鰻魚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各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
鰻魚脊椎骨幾乎具備了完美鈣源所需的一切,由此為國內外科學家所尊崇,被公認為“理想的天然生物鈣源”、“人類鈣質的天然供給者”。鰻魚脊椎骨鈣磷比例接近2:1,與母乳天然吻合,是國際公認的鈣質吸收最佳比例,所含鈣質的生物利用率極高。而鰻鈣正是以鰻魚骨粉、低聚糖、維生素D、奶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具有補鈣的保健功能。鰻鈣是天然生物鈣,安全易吸收。特別添加異麥芽低聚糖,對人體腸道內有益細菌雙歧桿菌有極佳的增強效果,可調節腸胃功能。
鯔魚百科鯔魚,鯔形目,鯔科。又名:烏支、九棍、葵龍、田魚、烏頭、烏鯔、脂魚、白眼、丁魚、黑耳鯔。體延長,前部近圓筒形,后部側扁,一般體長 20~40厘米,體重500~1500克。全身被圓鱗,眼大、眼瞼發達。牙細小成絨毛狀,生于上下頜的邊緣。背鰭兩個,臀鰭有8根鰭條,尾鰭深叉形。體、背、頭部呈青...農業百科漁業
中華鱘百科中華鱘,又名中國鱘、鱘魚、鰉魚、苦臘子、鳣,是中國特產的珍貴魚類,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是古老珍稀魚類,鱘類最早出現于距今2億3千萬年前的早三疊紀,它們與大熊貓一樣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是研究魚類和脊椎動物進化的活化石,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活在同一水...農業百科漁業
章魚百科章魚,又稱石居、八爪魚、坐蛸、石吸、望潮、死牛,屬于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八腕目(Octopoda)。章魚有8個腕足,腕足上有許多吸盤;有時會噴出黑色的墨汁,幫助逃跑。有些章魚有相當發達的大腦,可以分辨鏡中的自己。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漁期分為春秋兩季,春季3-5月份;秋季9-11月份。...農業百科漁業
魷魚百科魷魚,又稱句公、柔魚或槍烏賊,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管魷目開眼亞目的動物。身體細長,呈長錐形,有十幾只觸腕,其中兩只較長。觸腕前端有吸盤,吸盤內有角質齒環,捕食食物時用觸腕纏住將其吞食。喜群聚,尤其在春夏季交配產卵期。魷魚在中國唐代始見記述。...農業百科漁業
鳙魚百科鳙魚,又叫花鰱、胖頭魚、包頭魚、大頭魚、黑鰱、麻鰱、也有叫雄魚。是淡水魚的一種。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稱,中國四大家魚之一。...農業百科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