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梔子花喜溫暖濕潤氣候,又耐寒,較耐旱,耐肥,耐修剪,喜光照,適生于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忌積水,鹽堿地。定植后2-3年結果,6-7年進入盛果期,掛果年限一般為25年左右。
生長于海拔10~15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其生長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云南,河北、陜西和甘肅等地。
梔子花的藥理作用
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采收,生用、炒焦或炒炭用。味苦、寒,歸心、肺、胃、三焦經。梔子具有瀉火除煩的作用,用于熱病心煩、郁悶、躁擾不寧者;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用于肝膽濕熱郁結所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者;具有涼血解毒的作用,用于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火毒瘡瘍等證。
1.1.利膽作用
梔子水煎劑口服能使膽囊收縮,梔子浸出液能抑制血中的膽紅素的生成,降低血中膽紅素的含量。其醇提物和藏紅花苷、藏紅花酸、梔子苷、梔子素均可促進膽汁分泌,其利膽作用與去氫膽酸鈉相同。人口服梔子煎劑后40分鐘,膽囊造影則見有膽囊收縮,容積縮小,說明梔子有促進膽汁排泄的作用。
1.2.止血作用
《本草綱目》上記載:“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損傷、痰血……”可見古人早已認識到梔子的止血作用。近年研究表明:梔子能直接作用于血管,有收縮血管作用,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