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拐棗根腐病的病原
為真菌中一種半知菌,分慢性發病和急性發病兩種類型。慢性型,5月中,下旬開始發病。發病初期下部須根或側根出現暗紫色病斑,然后變黑腐爛。
病害擴展到主根后,自下而上逐漸腐爛。剩下沒爛部分多為“半截拐棗”,接近腐爛部位呈黑褐色,地上部莖葉逐漸變黃,以致枯死。
急性型,多在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拐棗根一經感染,整個拐棗根幾乎同時發病,呈水漬狀,質地變軟,維管束變為淺褐色,幾天后全拐棗軟腐。腐爛后的部位,可見少量灰白色的霉狀物。
拐棗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實行輪作,忌重茬;播種前認真選種,剔除病種,進行種子消毒,用健壯無病蟲害的拐棗植株作移栽種苗。
多雨季節作好排水防澇工作;發病期用50%二硝散200倍液噴灑,或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