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腹錦雞古代又稱之為天雞星。據說在國家有喜事、進行大赦時,天雞星必出動。舉行大赦儀式時,要把錦雞立于7丈的高竿上,黃巾飾首,嘴銜7尺絳幡,以示吉辰。然后召集罪犯,擊鼓宣讀赦令。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流放夜郎時,曾詩云:“我愁遠滴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還?”說明唐朝還很盛行這種大赦儀式。
紅腹錦雞又名金雞,鳥綱、雉雞,是野雞類中最漂亮的一種鳥類,也是馳名中外的一種特產。紅腹錦雞體態纖巧,步履輕盈,雄雞體長約一米,身披紅、綠、黃、紫各色羽毛,五彩繽紛。尤其腰腹部羽毛更是艷紅奪目,由此得名。有因上體除背為濃綠色外,大都為金黃色,頭上有金黃色絲狀羽冠,一直披到頸部,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閃,所以又有金雞、錦雞之稱。其后頸綴以多色羽片構成的披肩,配以18枚黑褐色綴以雜色點斑的尾羽,顯的美而華貴,是著名的觀賞鳥。雌鳥羽色以棕褐色為主,披肩不發達,尾羽較短,羽毛上雖有斑彩,但不及雄鳥艷麗。
在野生狀態下,紅腹錦雞善于奔走,昂首闊步神氣十足。它來往于矮樹叢和竹林間,夏季單獨或成對在巖石、峭壁上活動,夜晚棲息于高樹的低枝上。冬季缺食時,每天結群到已融化的雪地上覓食。晚間又回到原地棲息。它的食物以植物的幼芽、竹葉為主,也吃一些蜘蛛、小甲蟲。人工養殖時,紅腹錦雞的生活習性及管理基本上和山雞相同,其適應性較廣,能抵抗零下17攝氏度的嚴寒,在寒風刺骨、大雪紛飛的雪地上過夜,又能在烈日炎炎的三伏天適應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環境。人工飼養只要提供足夠的飼料、飲水、安靜的環境即可。紅腹錦雞體重1.5斤左右。母雞一年性成熟,每年3月開始產蛋,到7月才陸續停產。一般每只產蛋量在25-30枚左右,人工養殖最高已到43枚,飼養方法采用室內圈養,室內與室外運動場相結合等飼養方法,室內鋪干木屑或河砂,并放置料桶、飲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