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藏曲水縣青稞飄香好時節 |
作者:jess 文章來源:網絡 更新時間:2015/7/16 11:05:07 |
|
“秋風起兮佳景時”。秋天,這個金黃而美好的季節又悄悄地降臨了,彌漫在山野溪池里。在廣袤的雪域大地,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有的賣力地揮著鐮刀,有的在烈日下開著收割機,一幅忙碌而又歡喜的場景。這一切都在詮釋著:又是一年豐收時。
近日,記者來到曲水縣才納鄉才納村三組,眼前一片開闊的青稞地里,一臺收割機正在忙碌。伴隨著“突突”的機器轟鳴聲,大片青稞頃刻間被收割機吞噬,收割機側面裝青稞的口袋漸漸鼓了起來。“我家今年種了4畝地的青稞新品種——藏青2000,長勢特別好,畝產量比去年增加了75公斤,今年政府大力推廣藏青2000,感謝政府給我們帶來的新品種。”才納村村委會委員米瑪說。說話間,米瑪把一袋袋青稞扛上了三輪車,“現在公路村村通,成袋的青稞可以直接用三輪車拉到家門口。”在一旁干活的村民普次,他家的青稞剛收割完,笑嘻嘻地接過話茬:“多虧了收割機,不然我們到現在還沒有收割完。”普次指著已打點好的一個個青稞垛。 為了確保糧食安全,自治區科技廳經過多年的持續投入,組織自治區農科院多位專家開展選育研究,成功育成藏青2000新品種。藏青2000新品種示范推廣是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糧食增產行動計劃,實現2013年糧食產量達到95萬噸,2015年力爭突破100萬噸要求的一項重要的科技支撐,對青稞新品種更新換代、確保我區糧食安全特別是青稞安全、推進青稞產業發展和實現農業增產增效、農牧民增收意義重大。 在自治區科技廳和財政廳的大力支持下,在區農牧廳和各地市的大力配合下,自治區農科院按照“責任落實、種子供應、技術服務、資金投入、督導檢查、駐點指導”五個到位的工作要求,區地縣鄉村技術人員聯合協作,采取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責任落實;強化技術培訓,提高人員素質;提前進村入戶,開展調研指導;加強資源整合,確保項目進度的四項措施。在日喀則地區11縣(市)實施藏青2000新品種示范10.6畝,建立種子田3萬畝。經自治區科技廳組織有關專家對拉薩、山南、昌都、日喀則等地區藏青2000示范推廣進行實地測產和驗收,對照喜瑪拉19號和藏青320等青稞主推品種,新品種藏青2000畝單產提高25—58公斤。從目前山南、拉薩和昌都地區部分已經收獲的實際產量的測量來看,平均每畝比臨近的藏青320和喜瑪拉19號增產15—32公斤。預計在全區范圍內,藏青2000示范推廣,理論畝產量增產25公斤以上。自治區農科院將按照“148”示范推廣計劃,即在2013年示范推廣10多萬畝的基礎上,2014年力爭示范推廣40萬畝,2015年達到80萬畝,確保青稞新品種更新換代,為保障青稞安全和增加農牧民收入作出積極貢獻。 又到一年豐收時,為確保今年糧食豐產豐收,我區各級農牧部門抓住當前有利時機,立即行動,加強對種植業工作管理和指導。 加強“三秋”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農牧部門從保產促豐收,確保明年工作順利開展的高度,重視“三秋”工作,把“三秋”工作作為當前農業生產的一項重要工作統籌安排,強化措施,明確責任,組織農牧部門干部、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深入生產一線,指導“三秋”工作,使“三秋”工作各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強化“三秋”生產的技術推廣服務工作。認真落實提高糧食單產行動計劃和全區糧食穩定增產行動,認真抓好“三秋”工作,做到成熟一塊收割一塊;鼓勵和引導有農用機械的農戶和農機推廣部門開展機收、機打服務,加快收獲進度,防止霉變,切實做到顆粒必爭、顆粒歸倉、提高收獲質量,努力做到豐產豐收。種子田按照《麥類作物統繁統供體系建設方案》要求,做到單收、單打和單貯,以免造成機械和人為混雜。種子質量與良繁補貼相掛鉤,對不達標的將扣減補貼資金。從加大調整結構和提高單位面積產出率的角度,充分利用第三季度雨熱同季、水熱充沛的有利氣候條件,組織群眾大面積復種芫根、飼草料等生長期短的作物,為農區畜牧業發展提供飼草料保障。特別是拉薩、山南兩地(市)要集中連片開展復種示范,集成技術,推動復種工作。 切實抓好防災減災工作。各級農牧部門高度重視防抗災工作,牢固樹立減災就是增產增效的思想,做到產品不到手,工作不放松,顆粒歸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重點做到以防倒、防澇、防雹、防火、防霉變為主的各項防抗災工作,做到防抗災工作的思想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物資到位、責任到人,千方百計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