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廣東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金鯧魚養殖戶李小君報料,大約4-5天前,湛江料村魚排養殖的金鯧魚出現非常奇怪的現象:第一天出現減料,第二天不吃料,第三天金鯧魚在網箱水深1米處非正常游蕩,至第四天,海面上即發現飄浮大量的死魚,并且死魚迅速擴散蔓延。
從表面上觀察的死魚出現各種各樣的癥狀:粘液脫落、鱗片幾乎完全掉落、背部長黑斑、魚體顏色從原來正常的金黃色變成黑白色。
據李小君稱,料村港區以養殖越冬金鯧魚為主,目前過冬魚主要是5-7兩規格,少量規格2-3兩,另外有些1斤、2斤甚至3-4斤規格的金鯧魚。整個養殖區域上游至下游大約4-5公里魚排的金鯧魚幾乎全部遇難。
這幾天來,養殖戶正在搶收金鯧魚上市,12月10日, 5-6兩規格魚收購價8元/斤,隨著死亡數量越來越多,以及魚的質量下降,到了12月11日該規格魚收購價跌至6元/斤,而至12月12日,搶收不及的死魚身體逐漸腐爛發臭,基本沒有收購的意義。
據了解,除了湛江料村金鯧魚發生嚴重的死魚事件外,其他地區如廣西、陽江,甚至離料村位置較近的東里、流沙等港區都沒有類似情況的反饋。
至此,當地養殖戶和一些飼料廠家業務員也無法解釋是什么原因造成,只是初步推測養殖區域上游有一個造紙廠,懷疑排出的污水污染了養殖區海水所致。
12月12日,李小君等料村養殖戶對養殖水體進行簡單的檢測,發現海水的ph值高得嚇人,為15,而正常的海水ph值一般只有7.9-8.4。
南海水產研究所的徐力文老師對此事表示關注,他告訴筆者,從養殖戶反饋情況來看料村死魚看起來不像是病害或者是水溫下降引起的,更像是污染導致。
徐力文還建議,養殖戶一旦發現大規模的病魚死魚出現,尤其是懷疑污染引起的,應當在第一時間上報當地政府漁業管理部門,取水樣和病、死魚進行檢測分析,及時調查清楚死魚原因,并保留足夠的證據,必要的時候尋求法律途徑幫助,以維護自己正當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