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互聯網+為鮑魚產業破局 |
作者:hanan 文章來源: 更新時間:2015/12/24 8:34:49 |
|
世界鮑魚看中國,中國鮑魚看福建。“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的鮑魚養殖年產量已達11萬噸,成為產值超百億元的重要海水養殖產業。 據FAO數據表明,2013年中國占全球鮑魚總產量的93%。其中,福建省的鮑魚養殖產量已近9萬噸,占全球的70%以上。”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副院長、中國貝類學會副理事長柯才煥在第六屆“全國鮑魚產業發展研討會”上說道。 伴隨著中國鮑魚產業的快速發展,由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和廈門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全國鮑魚產業發展研討會”自2008年在廈門召開第一屆會議以來,現已成功舉辦五屆,參會單位和代表不斷增加,已搭建起鮑魚產業界科研人員、企業以及行業主管部門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橋梁,學術界與生產單位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成為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專業盛會。 2015年12月19日,以“互聯網+時代的鮑魚產業”為主題的第六屆“全國鮑魚產業發展研討會”在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金沙大酒店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150多位鮑魚從業人員出席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以往的鮑魚產業論壇,我們更側重討論鮑魚產業的養殖技術、病害問題,但是隨著產量的增加,鮑魚產能過剩,我們逐漸意識到銷售市場是亟待突破的瓶頸。”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國范說道。 鮑魚產能過剩、產業被盜是近年來鮑魚產業遇到的最大瓶頸。“何謂產業被盜?就像淘寶上的營銷,有一個好的產品出來了,很多商家爭相模仿,最終出現嚴重的產品同質化情況。”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吳富村副研究員形象比喻道。中國鮑魚產量雖然占據全球鮑魚產量的90%以上,但是中國鮑魚自產自銷,基本上對國際市場價格沒有影響。 為了進一步推進鮑魚養殖業的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我們十分有必要在養殖新技術、新方式和新空間上進行新的思考和嘗試。 水產行業從傳統的養魚捕魚1.0時代不斷升級完善,逐漸邁進了以物聯網、大數據、云服務為主的智能漁業4.0時代。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物聯網與只能裝備研究所副所長位耀光博士認為通過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實現養殖過程自動化控制、智能化決策、精準化管理、信息化追溯,對于提高水產養殖生產管理信息化和科學管理水平,促進漁業生產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同樣的,江蘇省農業物聯網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江蘇省水產物聯網創新團隊首席專家以物聯網技術在河蟹養殖上的成功應用案例,為大家介紹了水產物聯網智能監控系統是如何實現水質智能監控、飼料輕松投喂、遠程疾病診斷等功能,構建了鮑魚水產養殖業的美好藍圖。該設備引起了參會嘉賓的極大興趣,據中新永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永壽表示有興趣和其合作,升級和優化鮑魚工廠化養殖設備。 “我們利用已有的線下服務、線上服務和智能設備打造水產可追溯體系。”幫邦水產運營總監萬世平為鮑魚業界人士提供了一個連接生產端和消費端的平臺。 水產品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是一種新興的商品貿易方式,將給傳統的水產業帶來新的生命和活力,特別是對于產區比較集中的品種來說,電子商務銷售平臺更容易打開。像國內大閘蟹的成功案例早已深入公眾消費者的眼球,博得無數青睞。 廈門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林坤輝通過水產品電商模式的盈利模式分析和成本預測,建議采取相應措施加大對水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構建政府(協會)+企業(養殖戶)+平臺上的綜合服務平臺,實現水產品貿易的優化和升級。 Intertek天祥集團食品與農產服務部福建區域經理李宏軼向與會者詳細介紹了GFSI,MSC,ASC等國際認證項目及成功案例,并提出要提升鮑魚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以滿足來自政府、客戶以及公眾的要求。 早在一個多星期前,JadeTigerAbalone公司旗下的IndentedHead鮑魚養殖場被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評為具有環境和社會責任的鮑魚場,這在全球還是首例。而中國作為全球鮑魚產量最大的國家,卻鮮有認證的意識。 本刊曾專訪國際鮑魚協會首任主席PeterCook分析國內外鮑魚市場,他指出中國的鮑魚市場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原因在于中國的鮑魚養殖密度過大,缺乏安全認證。 “出于建設一個可持續未來的考慮,建立國際化的管理體系標準以實現對環境及公眾的承諾是一種有效以及必然的選擇。”李宏軼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