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麥防病害 AI來助力 |
作者: 文章來源:河北日報 更新時間:2025/5/21 10:53:33 |
|
“這是感染赤霉病的病株,就算不枯死,也會嚴重影響產量、品質。”張文杰介紹,赤霉病是小麥穗期較為常見的病害之一,一旦大面積流行將造成嚴重減產。 今年5月初,正值揚花期的冬小麥遇到了多次陰雨天,溫濕度條件利于赤霉病發生和流行,這讓有著30多年小麥病害防治經驗的張文杰頗為擔心。 “幸虧用上了AI,赤霉病的防治精準度大大提升。”張文杰說,今年3月下旬,他們正式投用了小麥赤霉病自動化監測儀,通過AI大模型分析,預測小麥赤霉病發生的嚴重程度,以便及早做出應對。 5月12日,張文杰根據小麥赤霉病自動化監測儀“建議進行一次赤霉病防治”的信息,及時進行了第二次噴藥防治,收效不錯。 可一開始,張文杰對這個高科技的東西并不信任:“繁育田里產出的都是小麥種子,每株麥子都是‘寶貝疙瘩’,容不得閃失。”4月底,小麥進入抽穗期后,小麥赤霉病自動化監測儀給出第一次提醒:“小麥赤霉病病害預測病穗率低于3%,可不做特別防治”。 “這靠譜嗎?”放心不下的張文杰,連續幾天對試驗站繁育田進行仔細巡查。雖然發現了赤霉病病株,但統計下來,病穗率確實在標準以下。“你還別說,AI預測的結果還真準。”張文杰服氣了。 赤霉病監測儀憑啥預測得這么精準?“赤霉病監測儀有著靈敏的‘觸覺’。”在現場提供技術服務的北京黃將軍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經理岳森介紹,這個監測儀配備了形狀各異的長桿,集成了風速風向、溫濕、光照傳感器,旁邊和地下還設有雨量、土壤溫濕傳感器,用于收集誘發赤霉病關鍵因子的實時數據。 “這些數據會被實時傳輸到服務器,由AI大模型結合當地病原菌類型、小麥的品種抗性等因素,進行智能化比對分析,給出防治建議,并每天通過短信發送提醒。”岳森介紹,赤霉病監測儀由他們與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聯合研發,訓練AI模型的所有數據均基于該研究所在全國主要麥區長達8年的調查數據,2023年經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驗證,該系統預測準確率達94%。 對赤霉病監測儀刮目相看的張文杰,現在每天都會登錄微信小程序,仔細查看各項數據,并認真結合AI給出的建議,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治措施。 “看,那些無人機正在進行‘一噴三防’作業,其中特意加入了防治赤霉病的藥劑。”在田間,記者注意到,幾架植保無人機在距離麥穗兩米左右的高度勻速飛行,白色噴霧均勻灑在麥穗上。 “加快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寧晉正在大力推動小麥病害防治從‘經驗主導’邁向‘數據驅動’。”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馬立強說。(文章來源:河北日報記者 閆德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