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阳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關閉窗口  
中國燕麥產業發展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作者:張曉晨  文章來源:網絡  更新時間:2015/7/16 10:22:23

燕麥

安成信理事長在講話中指出,荒漠化直接造成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基礎的破壞,威脅整個地球的一切生態領域,已對人類的生存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導致貧困和阻礙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據聯合國的統計資料,全世界2/3的國家和地區,1/5的人口,1/3的陸地受到荒漠化的危害,而且,荒漠化正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23億美元。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大、分布廣、危害嚴重的國家。截至示“要列入議事日程,統籌規劃,落實措施,科學治理,務求實效”。

中國政府和人民為防治荒漠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防治荒漠化的初步成效。

但由于加速土地荒漠化擴展的主要原因如人口壓力、經濟貧困、耕地資源的過度利用、對木材的巨大需求、過度放牧、非法采礦等依然存在,因此中國治理荒漠化的工作依然任重道遠。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就是為推動科學治理荒漠化的進程,經國家林業局批準、民政部登記(基證字第0082號)于新近成立的全國性民間公益社團法人組織。基金會的宗旨是通過資助和獎勵對中國治理荒漠化事業做出貢獻的機構、組織和個人,推動中國荒漠化治理以及與此相關的科學研究、宣傳教育、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各項事業的發展。

與會代表聽取了中、加兩國科學家的技術報告,聽取了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副秘書長熊定國關于“中國燕麥產業化發展規劃”的說明。國家農業部燕麥項目首席科學家、吉林白城農業科學院任長忠副院長,中國防治荒漠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躍高博士,加拿大農業與農業食品部中加農業科技合作主管周堅強博士分別作了有關燕麥研究發展和在中國實現產業化的報告,提出了燕麥作為“第三主糧”的全新理念,報告了燕麥“兩季雙熟”、鹽堿地、沙化地、青藏高原燕麥種植的成果,提出了國家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技術措施--燕麥產業化建設。

與會代表了解到:

燕麥是糧草兼用作物,不與小麥、水稻等主糧爭奪耕地,這對于我國耕地資源相對缺乏、糧食安全存在隱憂情況,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燕麥具有耐寒冷、耐干旱、耐土地脊薄、耐適度鹽堿特點,可以利用鹽堿地、沙荒地、中低產田直接種植。燕麥是治理鹽堿地和荒漠化土地的先鋒作物,對改善環境生態具有重要作用。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認證,燕麥具有降血糖、降膽固醇等功能,是健康食品。荒漠化地區環境污染程度低,完全可以滿足綠色食品甚至有機食品的要求。燕麥對于改善國人飲食結構,提高身體素質有很大的幫助。

燕麥飼草是優質飼草,對促進我國農牧業結構調整和農業持續發展,增加邊遠地區農牧民收入十分重要。

中、加兩國科學家合作開展燕麥研究已1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燕麥育種、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和重大突破。新培育的燕麥品種不僅具有了更強的抗性、更廣泛的適應性和更高的產量,而且在東北地區能種植兩季,把我國雙季種植作物的界線向北推移了近1000公里,擴大了可耕地面積和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燕麥的加工與深加工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與加拿大農業與農業食品部已經簽訂意向協議,將全面合作支持燕麥產業化發展。專家們提出規劃設想,在我國東北地區發展種植燕麥3000萬畝,建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燕麥產業帶。項與會代表認識到:

燕麥在解決我國糧食安全、食品安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性;

燕麥可望作為治理鹽堿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的先鋒作物;

實現燕麥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時機已經成熟;

只有結合治理荒漠化,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才能將燕麥產業打造成利國、利民、利生態,有品牌、有市場、有效益的大產業,為人類造福。

會議建議:

由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牽頭,組織專家充分調研與論證,編制出3000萬畝燕麥種植基地及配套加工設施項目規劃,報有關部門立項;

籌備成立中國燕麥產業促進會,條件成熟時組建中國燕麥產業協會;

籌備成立中國燕麥產業研究中心;

籌備組建中國燕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燕麥產業化企業操作平臺;

由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設立“燕麥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向國內外籌集燕麥產業化建設資金。

燕麥是糧草兼用作物,而且還具有耐土地脊薄、耐適度鹽堿等特點,可以利用鹽堿地、沙荒地、中低產田來直接種植。安成信理事長親自嘗過在鹽堿地上種植的燕麥秸稈,是咸的,說明它很能吸收土地中的鹽分。燕麥生長的地方,其周圍的雜草也長得很好。這說明燕麥確實是治理鹽堿地的先鋒作物,名不虛傳。這對于治理荒漠化土地來講,是一個好的手段。美國FDA認證,燕麥具有降血糖、降膽固醇等功能,是中、加兩國科學家在燕麥育種、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重大的突破,新培育的燕麥品種不僅具有了更強的抗性、更廣泛的適應性和更高的產量,單季籽實產量達到每公頃2000—2500千克,干草產量每公頃10 噸以上,而且在東北地區能種植兩季,這就等于把我國雙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燕麥在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燕麥作為糧食作物其在營養方面具有潛在價值,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潛在的健康價值,燕麥是治理鹽堿化和沙化土地的先鋒作物,實現燕麥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時機已經成熟,只有結合治理荒漠化,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才能將燕麥產業打造成利國、利民、利生態,有品牌、有市場、有效益的大產業,為人類造福。 會議呼吁國內外企業積極參與到發展燕麥產業和治理荒漠化土地這一商機無限、功德無量的事業中來,造福子孫后代!

會議呼吁中央和項目區各級地方政府要把發展燕麥產業、治理荒漠化土地列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從土地、稅收政策、公益性投資等方面加以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