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唐河縣近百個松散型脫毒紅薯市場人聲鼎沸,車來車往,一個個熱鬧的購銷兩旺場面躍然眼前,一車車鮮薯銷往上海、武漢、廣州等大城市。
“現在每公斤紅薯批發價格1塊錢,剛上市時3塊還搶手。沒想到這土紅薯還能賣上鮮果價格。我承包了1000多畝地,其中脫毒紅薯種了300多畝,畝產3500公斤,這錢掙得太容易了。”正在組織裝車的城郊鄉權莊村種植大戶馮家昌說。
“唐河的脫毒紅薯種植面積已達20萬畝,形成了種銷一體化、品種更新化、市場推動化的發展格局,彰顯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紅薯種植大戶嘗到了甜頭。”談起紅薯這一產業,唐河縣委書記劉明杰告訴記者。
唐河是全國糧棉油生產大縣,土地肥沃,耕地200多萬畝。但也有一少部分崗丘薄地種糧不高產,旱澇少收成。在轉型中,一部分有經濟頭腦的農民開始帶頭租賃或承包這些荒崗薄地,種植適宜穩產高產的紅薯。
早在1996年,唐河縣在全國率先利用科技改造傳統農業,從中科院引進脫毒紅薯種苗,在縣里建立基地進行培育推廣,使群眾較早地認識并接受了這一新品種。在不斷探索發展中,靠市場逐步形成了3條不停轉動的經濟鏈子,使這一土產業開始紅火起來,成為群眾收入的穩定來源。
種銷一體化。該縣涌現出脫毒紅薯種植大戶300多家,品種改良率達100%,土地集約經營達10萬多畝。他們在種植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逐步由大戶身份轉向營銷身份,利用各種先進的營銷手段推介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中樹立了品牌。僅城郊鄉,涌現出了種植、營銷、保鮮、儲存一體化經營的紅薯大戶20多家。
品種更新化。該縣1500多家農業專業經濟合作社不斷地推廣更新脫毒紅薯新品種,并出資培植重點大戶。他們以觀摩、試種、訂單、包銷等形式,鼓勵引導群眾接受新品種,更新新品種,推廣新品種。幾年來,共推廣更新適應唐河種植的脫毒紅薯新品種30多個。
市場推動化。唐河農民依據市場需求,不斷推廣新型食用型脫毒紅薯。先后使蘇薯、豫薯12、徐薯22、龍薯9號等抗旱、耐澇、市場前景好的科技型、市場型、食用型新品種落戶唐河。圍繞這一產業,逐步發展近萬人,依托各類合作社新發展脫毒紅薯經濟服務組織70多家。他們抱團闖市場,共同謀發展,合伙學技術,聯手搞開發,帶動全縣群眾興起學習推廣使用新品種以及參加技術協會熱潮,成為脫胎換骨的新型職業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