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女果集中上市,行情略顯低迷,而雷州企水鎮邊巷村的千禧圣女果顯得“一枝獨秀”:剛采摘下來圣女果,經精挑細選后,被裝進印有“邊巷特產”字樣的禮品盒里,以每斤4.5元的價格銷往市場。
在廣州市花都區新雅街道的幫扶下,邊巷村打造起連片400畝的圣女果種植基地,并建立產銷一體化服務機制,走上了品牌化經營軌道。農戶既不愁種,也不愁賣,樂享辛勤勞作的成果。
邊巷村位于雷州企水鎮南部。由于土地貧瘠,當地以種植水稻、花生、大蒜等傳統農作物為主,群眾生活水平相對較低。
“這里發展落后,歸根到底是產業落后。”在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中,新雅街道駐村干部徐志泳一語道出“癥結”所在。幾經醞釀,幫扶單位決定“對癥下藥”,扶持該村做大做強農業產業。
據了解,該村900余畝耕地被高隆的土壩分割成上百塊,浪費土地資源不說,還旱不能灌澇不能排,村民只好望天耕種。為此,幫扶單位從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入手,投入244萬元,挖平土壩,拉網通電,鋪路架橋,徹底解決群眾“耕種難”問題。
“農田改造后,村里新增100多畝農田。”村民黃文喜不自禁地說,“之前根本無法進行機械化耕作,現在農機直接開到田里,方便多了!”
圣女果種植屬于高效農業,當地素有種植傳統,但不成規模。幫扶單位因勢利導,規劃出連片400畝的基地,引導群眾發展圣女果種植業。幫扶單位購回種子肥料,免費發放給有種植意愿的農戶,并開展種植技術培訓。“所有種子肥料都由幫扶單位提供,單是肥料就發放了20多噸。”村干部謝和感慨地說。
有了農資扶持,群眾種植圣女果的熱情空前高漲。該村家家戶戶都種上圣女果,其中種植高新品種千禧圣女果10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