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牧草好,牦牛奶水多,有的人家每天都做酸奶;而冬天牦牛奶水少,即便想吃酸奶,也只能每周做一兩次。”拉薩市曲水縣聶當鄉熱堆村村民米瑪說。用牦牛奶釀制酸奶已在西藏有上千年的歷史,是人們夏天不可或缺的美食。
米瑪告訴記者,他家里養了6頭牦牛。牦牛奶除了可以制作酥油茶、酥油外,一個很大的用途便是制作酸奶。首先把剛擠出不超過30分鐘的牦牛奶裝入容器里,加熱煮熟。這時,酸奶的做法有兩種:將留作發酵的隔夜酸奶混入其中,簡單封口放置室外,讓陽光和干爽的氣溫輔助其緩慢發酵;或將容器用棉被包著放進被窩里,也能達到發酵的效果。
大約經過一個晚上的等待,第二天再將酸奶置于冰箱里幫助結晶。制作完成后的酸奶呈乳白色,上面還有一層厚厚的奶皮,形似豆腐腦。米瑪在酸奶制作過程中不添加任何輔料,只是在吃的時候會在面上灑些白糖,“不然酸奶會很酸”。
藏歷的每月8、10、15、25日是藏族群眾眼中的“好日子”。每逢這些天,米瑪都會為家里的每個人做上一份酸奶。有時候還將酸奶灑在米飯上,就像菜一樣和著米飯一起吃。每年雪頓節,更是少不了吃酸奶。
“以前家里過雪頓節時,還要釀制青稞酒,方法和釀酸奶差不多,只是時間要3天左右。而現在農牧民的經濟條件好了,很多家庭都用喝啤酒代替喝青稞酒。唯一不變的,還是這奶香四溢的酸奶。”米瑪說。
雪頓節前一天,米瑪就做足了釀制酸奶的功夫,第二天便把做好的酸奶放在摩托車上,帶去羅布林卡看藏戲時吃。從他家到羅布林卡有近30公里的路程。一路上,米瑪得十分小心護著酸奶,以免車速過快把酸奶顛簸壞。
有時候為了圖方便,米瑪偶爾也在外面購買酸奶,但這些酸奶很難符合他的心意:超市里的酸奶沒有自家釀制的那種層次感,奶香也不夠濃厚;羅布林卡雖然有農牧民家庭作坊制作的酸奶,但是價格很高,一小碗就要幾十元,還不夠吃。
“正所謂一分勞動,一分收獲。要想吃到口味純正的酸奶,一點都不能偷懶。”米瑪說。
如果您有更多關于青稞酒的信息想要了解,可以點擊查看農業之友網站青稞頻道詳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