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穴居江、河、湖蕩泥岸,晝匿夜出,以動物尸體或谷物為食。到每年秋季,長得比較豐滿,常回游到近海繁殖,母體所帶的卵在翌年3至5月間孵化,幼體經過多次變態,發育成為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繼續生長。每屆秋季,當此蟹在繁殖回游期中,漁民常在河湖中筑籪,到晚上用燈光誘捕之。
大閘蟹棲于淡水湖泊河流,但在河口半咸水域(鹽度為18-26/1000,比重為1.016-1.020)繁殖。每年6至7月間新生幼蟹溯河進入淡水后,棲于江河、湖蕩的岸邊。喜掘穴而居,或隱藏在石礫、水草叢中。掘穴時主要靠1對螯足,步足只起輔助作用。以水生植物、底棲動物、有機碎屑及動物尸體為食。取食時靠螯足捕捉,然后將食物送至口邊。營養條件好時,當年幼蟹體重可達50至70克,最大可達150克,且性腺成熟,可與2齡蟹一起參加生殖洄游。如放養密度大或生長慢,則2齡時性腺也難以成熟,不能參加生殖洄游。
交配
大閘蟹一般在江河湖泊生長至2齡,自9月下旬(秋分前后)蛻殼為綠蟹起性腺開始迅速發育,30至40天內雌蟹生殖指數由蛻殼前的0.36%驟增至10至15%左右。至10月中下旬(寒露、霜降時節),大部分性腺已發育進入第Ⅳ期,遂離開江河、湖泊向河口淺海作生殖洄游。11月上旬(立冬)后群集于河口淺海交匯處的半咸水域,開始交配繁殖。在長江流域,大閘蟹繁殖區的鹽度為18-26/1000,水溫為5至10℃,時間在當年12月至翌年3月。交配時雄蟹以螯足鉗住雌蟹步足,并將交接器的末端對準雌孔,將精液輸入雌蟹的納精囊內。整個交配過程歷時數分鐘至1小時。雌蟹一般在交配后7至16小時內產卵。受精卵附著在雌蟹腹肢的剛毛上。在水溫10至17℃情況下,受精卵經30至60天后孵化出溞狀幼體。
繁殖
在河口淺海浮游35天以上,經5次蛻皮,然后進入大眼幼體期。此時兼營浮游及底棲生活,并能逆流上溯至湖沼。大眼幼體經6至10天后蛻殼而成幼蟹,開始營底棲爬行生活。
雌蟹在所抱卵全部孵化后,蟄伏在河口淺灘的沙丘上,其頭胸甲及四肢有苔蘚蟲、藪枝蟲等附著,腹部常有蟹奴寄生。產后的雌蟹至6月底7月初相繼死亡。從溞狀幼體起,雌蟹的壽命為2足齡,雄蟹則交配后即死亡,壽命比雌蟹短2個月。當年成熟的大閘蟹壽命僅1年,且雌性占絕對優勢。性腺成熟緩慢的個體,壽命較長,有的可達3至4年。
以上就是大閘蟹的生活習性的介紹了,希望本文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可以到農業之友--大閘蟹頻道,查看更多關于大閘蟹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