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說滅蚊就非要清除積水容器?土城清水國小反其道而行,廣設24個大型的飼養水箱及許多小型魚缸,并在校內的水溝飼養孔雀魚、蓋斑斗魚,用來殲滅水中的孑孓。校長黃清海說,生物防治遠較噴灑殺蟲劑滅蚊來得效果好。
電視廣告將「清除積水容器」塑造成滅蚊必殺技,若再配合噴藥更有效,但土城清水國小4年前獲得水族館業者贊助設置生態教室,大量繁殖臺灣原生種的蓋斑斗魚,并輔以外來種的孔雀魚,作為剋蚊救星。
本身專精養魚的學務主任陳則馨表示,學校建筑中央有個「口」字型的水溝,校方先疏浚溝渠后,把同樣具有滅蚊功效的外來種孔雀魚,放養在校內封閉的水溝系統裡,不僅水溝裡的孑孓成為孔雀魚大餐,也沒有破壞到其他地區的生態環境。
另在校園其他蚊蟲聚集的場所,校方也放置24個飼養水箱,放養由學校生態教室自行培育的蓋斑斗魚,有效減少校內的蚊蟲數量。
陳則馨說,每個水箱的蓋斑斗魚數量不可以太多,免得孑孓數量不足,反而影響斗魚族群數目,在校方近年努力下,學校水溝裡還可見到孔雀魚在水中呈現出波光粼粼。
位在至善樓3樓的「清水魚中魚」生態教室,不僅收養棄養的水生動物,也負責繁殖蓋斑斗魚、孔雀魚的重責大任,目前生態教室除有食人魚、紅腹魚板、血鸚鵡、花豬、黃金戰船、朱文錦等淡水魚外,連小丑魚等海水魚也可見蹤跡,校方也計畫「擴大營業」,成立「水生動物中途站」,將收容的水生動物提供其他學校或民眾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