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張家港打造食用植物油檢測實驗室 |
作者:愛杰 文章來源: 更新時間:2015/11/19 17:12:51 |
|
實驗室先后成為全國檢驗檢疫系統唯一一家被鄭州糧油交易所指定的期貨交割仲裁實驗室、食用植物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單位、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以及南京醫科大學和揚州大學教學科研基地。 檢測實力與日俱增張家港口岸對外開放于1983年。30多年來,該口岸植物油進口量不斷攀升,自2010年以來,年進口植物油150萬噸以上,約占全國進口總量的20%,連續7年位居全國口岸前三,是全國植物油進口量最大的集散地。 “為保障進口植物油貿易需求,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我們始終把提升檢測實力作為核心工作來抓,牢固樹立檢驗檢疫部門可親可敬的技術執法形象。”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副局長殷厚德表示。 早在1984年,張家港就建立了糧油檢測實驗,為企業提供油脂、食品等產品的檢測。近年來,隨著進口植物油的大量進口,實驗室又開驗了橄欖油、塑化劑等產品的檢測項目。同時,為滿足突飛猛進的進口葡萄酒貿易需求,增加了紅葡萄酒全項目檢測能力。2013年,實驗室獲批籌建國內首個“國家食用植物油檢測重點實驗室”。 “國家食用植物油檢測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既較好地滿足了我們企業快檢、快放的檢測需求,又幫我們把好了進口油脂質量關。”張家港江海糧油港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海糧油)總經理孫衛強表示。為促進江海糧油油脂貿易,實驗室在高檔油脂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油脂及食品中的285項檢測項目通過了CNAS認可,基本滿足企業檢測需求,推動了企業物流貿易、交易市場等系列鏈式發展。目前,江海糧油年進口油脂100萬噸,占據了張家港口岸植物油進口總量的半壁江山。 科研能力決定檢測實力。為有效提升檢測實力,實驗室狠抓科研工作,以科研提能力,以能力促發展。兩年來,實驗室共研發橄欖油、生活水、酒、食品及接觸材料等產品檢測項目近200項,制定或參與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動植物油脂水分及揮發物的測定》等3項國家標準。《進出口油脂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與摻雜造假鑒別技術研究》等2個項目獲得江蘇檢驗檢疫局科技興檢獎。同時,作為全國同類實驗室的技術領銜者,組織全國相關實驗室先后開展油脂中相關項目等能力驗證,行業話語權進一步提升,把關成效不斷凸顯。三年來,實驗室共檢測進口植物油近500萬噸,檢出苯系物污染、酸價超標、以次充好等不合格進口植物油20多批,均按規定作了退運等處理,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300萬美元。 對外合作成效顯著近日,實驗室在檢測張家港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送交的市場油脂樣品時,發現3批食用預包裝油樣塑化劑(DBP)不符合衛生標準要求。該實驗室立即把檢測結果告知市食安委,并迅速通知被抽樣商場。目前,該案已移交張家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理。 獨木難以成林,滴水難成大海。為了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提升社會影響力,實驗室不斷加強與地方食安委的合作,著力提高監管合力,共同維護食品安全。2010年,憑借過硬的檢測技術和突出的研究能力,實驗室被張家港市食安委吸納為成員單位。五年來,實驗室共參與市場監測4000多批,先后在桶裝油、干貨、散裝油、豆芽菜等商品中多次發現不合格產品,均配合地方食品主管部門進行了有效處理。 此外,實驗室還加強與國內高校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高。與江南大學就油脂中多環芳烴檢測、油脂摻假技術和橄欖油等級鑒別等3項國際領先檢測技術進行共同開發和研究,前瞻性技術的研發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我們將按照‘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目標,進一步加大國家食用植物油重點實驗室建設力度,使其成為保障發展、服務民生的有力平臺,全力扶持好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局長韋鋒表示。 如果您有更多關于植物油的資訊想要知道,可以點擊查看農業之友網植物油頻道詳細了解,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