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麻紡,又主要集中在分宜縣。因其久遠的苧麻種植和夏布紡織工藝,早在1997年,分宜縣就被農業部授予全國唯一的“中國夏布之鄉”。
此外,在1600年前《搜神記》所記載的“毛衣女下凡豫章新喻(豫章新喻即今新余市)”的美麗傳說中,相傳牛郎織女在新余仙女湖相會后來到分宜生活,織女不但教會了當地村姑用苧麻織夏布的技藝,還帶領村姑在溶洞內織布。直到現在,當地村民仍保持著在洞內織布的傳統,房前屋后還有專為織夏布挖的洞,成為當地一大人文奇觀。
分宜夏布自唐朝起為皇室珍品
1979年~1980年在龍虎山崖墓中,發掘了大批的苧麻印花布,據中國紡織科學院專家測定,屬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是目前我國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苧麻印花布。
崖墓中還出土了一批紡織機件和用具,上海紡織科學院鑒定認為,這些工具應該是屬于早期針織機的主要構件。這些部件分別用來卷紗、剔紗、擋紗、整布和割布。
龍虎山崖墓中的發現,說明江西先民在2600多年前,就已從事苧麻耕作,并且手工織成印花夏布,夏布工藝也因此被譽為“紡織品活化石”。而新余是江西重要的苧麻產地,境內分宜縣所產的夏布以“輕如蟬翼、薄如宣紙、軟如羅娟、平如水鏡”而著稱。
自唐朝開始,分宜縣“歲貢白苧布十匹”。分宜夏布由此成為皇室和達官貴族喜愛的珍品。宋朝時,袁州知府的進貢表曾稱:“袁郡之邑,向進苧布,今俱歸分宜督辦”。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還收藏著一匹乾隆下江南時攜帶回宮的分宜夏布。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任分宜教諭時,對分宜種麻織布的盛況進行了認真的實地考察,并在《天工開物》中專列“腰機”和“夏服”兩章,圖文并茂,加以介紹說明。
技藝傳承 千年夏布不老的傳奇
據《新余市志》記載,新余紡織業主要有棉紡、毛紡和麻紡,以麻紡織為最早。麻紡織集中在分宜縣,上世紀20年代,分宜縣年產夏布10萬匹,進入手工夏布生產的全盛時期。苧麻主要產地在分宜的雙林、洞村、高嵐、操場,隨后在渝水區的歐里、觀巢等地。
其中,集市貿易則主要在雙林鎮。織麻是雙林鎮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從事。每逢農歷三、六、九是雙林鎮趕集的日子,這里至今還延續著天亮前完成苧麻交易的傳統。在最近的一個趕集日,分宜麻商鄢先生夫妻倆和往常一樣,凌晨3點半就起床趕往雙林集鎮,和眾多麻商一起收購各家各戶送來的麻紗。
記者跟隨鄢先生在雙林鎮各村走了走,隨處都能見到頭發花白的老婆婆坐在屋檐下搓紗線,一縷縷的苧麻纖維在她們手中變成一根根紗線。67歲的孫老太半個月織了3斤麻紗,以每斤20多元的價格全部賣給了鄢先生。鄢先生則把收購來的紗線帶回自己的工廠里,經過十多道工序織成夏布。
在分宜雙林鎮,隨處可見村民在空地上絞紗、牽條、刷漿。在大浪淘沙的市場經濟大潮中,一臺臺有著百年歷史的織布機“吱吱呀呀”地響著,吟唱著千年夏布不老的傳奇。
涅槃重生 夏布繡藝術品暢銷海外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顏色單一、手工工序繁雜的夏布漸漸淡出消費者的視線,新余夏布產業急劇萎縮。然而,以邱星海為代表的一批夏布傳承人不甘心千年產業就此沒落,創辦起國內第一家集苧麻、苧紗、漂染、成衣、床上用品于一體的夏布深加工企業,率先研發出微生物脫膠技術批量為苧麻脫膠,脫完膠的苧麻纖維比頭發絲還細,與棉花混紡后形成的高檔麻棉紗線,每噸比市場上的其他產品價格要高2000元。這項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并列入國家星火計劃成果轉化項目。
而隨著夏布生產規模的日益壯大,夏繡、夏畫、夏書等相關的藝術品也隨之蓬勃發展。江西渝州繡坊公司藝術總監、新余夏布繡博物館館長張小紅是夏布繡的傳承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夏布繡已入選全國特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為推廣傳承夏布藝術,新余學院專門設立大學生夏繡班。
據了解,目前新余市共有麻紡企業320家,已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麻紡產業鏈。全市年加工夏布60萬匹,年生產夏布床上用品100萬件,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其中90%以上出口到巴西、韓國、澳大利亞、美國、日本等國家,夏布繡藝術品被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愛好者收藏。
巧借東風 讓更多的人享受“麻時尚”
2011年,新余被江西省工信委授予“江西省苧麻紡織產業基地”;2013年,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紡織名城”稱號。如今,走在仙女湖抱石文化創意園的麻藝風情街,可以看到那些精美絕倫的麻紡床品和服裝,處處展現出傳統產業跟現代科技、文化創意、旅游產業結合的魅力。
11月6日,2015中國(江西)國際麻紡博覽會在新余仙女湖畔開幕。新余市委書記劉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苧麻產業已被列入江西省重點發展的二十個示范產業集群之一,新余市的苧麻產業正日益成為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集群。目前,新余的大部分麻紡制品都出口到國外市場,國內市場仍有待開發和培育。因此,新余下一步會將發展麻紡產業與電子商務有機融合起來,憑借電子商務這股東風,使麻紡制品的銷售盡快轉向國內市場,以此讓國內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綠色、健康的“麻時尚”。
博覽會上,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藝術委員會會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林樂成也表示,新余苧麻是中國最好的麻。
如果您有更多關于苧麻的資訊想要知道,可以點擊查看農業之友網苧麻頻道詳細了解,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1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490億元,從業人員73.6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8.3萬人。
2019-08-0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1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490億元,從業人員73.6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8.3萬人。
2019-08-0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農業農村部緊急部署第9號臺風“利奇馬”防御工作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9號臺風“利奇馬”目前位于我國浙江省象山南偏東方向洋面上,將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10日凌晨到中午在浙江沿海登陸(臺風或強臺風級),也可能在浙江近海北上。
2019-08-09綜合資訊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