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鮑魚存活率僅剩兩成
15時許,記者來到鐘門碼頭。原本寬廣的海面幾乎被養殖戶們密集的漁排所占據,養殖戶們在漁排上搭起了簡易木房,便于在忙碌的時候休息使用。
卓生是漁排上的一員,他這次遭受的損失也不小。登上漁排,烈日下的漁排正散發出陣陣惡臭。卓生說,大部分死亡的鮑魚已被轉移到岸上,但漁排下方的鮑魚仍在不斷死去。打開剛撈上的網箱,卓生顯得很是傷心,“最好的情況是一籠里能保住一半鮑魚,可現在已經死了1000多籠了,損失至少有幾十萬元。”
其實早在6月24日,卓生一家就已經發現鮑魚的異常,“24日那天海水變得特別黑。下午三四點我們就打開網箱檢查了一番,當時情況還比較正常。”25日,鮑魚也只是少量死亡,但到了26日再次提上網箱時,卓生卻發現每籠鮑魚的死亡量達到30至50個。這幾日,鮑魚的死亡量還在不斷遞增當中。
“當時我給鮑魚喂菜,但是打開網箱的一瞬間我就發現不對勁,第一層全死了。”卓生說,自己養了20多年的鮑魚,一籠鮑魚肯定會有死亡,但一般只會死亡一到兩個,這種大面積死亡的現象,是極為罕見的。
據養殖戶們介紹,為了擴大利益,一個六層的網箱,原本放置180個鮑魚苗,現在往往都放置了200多個。待幾個月后,再按鮑魚個頭分揀大小,重新分裝。“小苗基本上都死光了,現在我只想著保大苗,大概也只剩三分之一可以賣了。”卓生很無奈地說道。
養殖戶們將漁排拼接在一起,相鄰的養殖戶卓寶生表示,他家飼養的鮑魚也有了同樣的遭遇。“大的鮑魚還有一點存活量,小的全死了。”卓寶生說,初步統計,損失約40多萬元。廣西人蔣成財也同樣“受災”,他從事鮑魚養殖有7、8年之久。蔣成財打開自己的網箱說:“原先一個箱可以養200多個頭大的鮑魚,現在還剩下不到10個,按照新鮮鮑魚一斤70—80元來計算,損失在25萬左右。”蔣成財如是說。
卓生說,蘇澳的這片海域包括龍門和鐘門兩個碼頭,都是鮑魚養殖區,共有200多家養殖鮑魚,損失可能達到幾千萬之多。
政府部門:水質檢測結果正常
由于垃圾場距離碼頭養殖區較近,附近的養殖戶們便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垃圾場。“一般端午前后會發生赤潮,過了端午就不會出現水質發黑這種現象。赤潮期間給鮑魚苗喂食會加劇鮑魚的死亡率,因此我們防了十幾天不曾喂食,卻還是發現了這種現象。”卓生說,他們都懷疑是附近垃圾場的垃圾流入海水,造成了水質的污染,才導致鮑魚大量死亡。
為此,記者向蘇澳鎮政府進行進一步了解具體情況。蘇澳鎮主任科員吳正喜回應說,在接到群眾們的反應后,鎮政府就已多次組織人員到龍門碼頭和鐘門碼頭查看。
“原本海洋漁業處每周一和周四都會對蘇澳海域進行水質監測,在鎮政府反映情況后,近期還加密了檢測的次數。但檢測的結果都表明,水質沒有存在問題。”吳正喜說,加上垃圾場靠焚燒垃圾,并沒有產生廢品垃圾排向大海。
“鐘門村的漁排養殖歷史悠久,附屬物經常就地填埋,生活垃圾往往隨意丟入海中,導致淤泥變質,已經不適宜繼續生產。”蘇澳鎮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養殖戶們盲目夸大生產,既沒有科學養殖,也產生了較多的安全隱患。
據知情人士介紹,近兩三年由于漁排養殖受益較高,除了蘇澳當地的養殖戶,還有不少其他鄉鎮的養殖戶前來“分一杯羹”,造成養殖量劇增的現象。不僅漁排上的臺數密度加大,排數也在不斷擴增,還引發了航道變窄、漁排糾紛等情況。他猜測,鮑魚的大量死亡,很可能是由于密度過高,再加上連日高溫而引起的鮑魚缺氧。
專家調查:因養殖密度大造成鮑魚缺氧而死
針對蘇澳鎮鐘門下鮑魚養殖區發生的鮑魚死亡現象,區經濟發展局海洋漁業處相關人員在事件發生后也組織水產專家前往現場,現場查看鮑魚死亡情況并抽樣檢測水質,據分析判斷,局部缺氧是本次鮑魚死亡的原因。
據我區相關水產技術專家稱,通過水質的檢測,和對瀕死鮑魚的采樣檢查,可以排除是赤潮或其它水質的原因引起病害性死亡。“而通過對鐘門下鮑魚區的觀察,這里的養殖區域較小,水流交換條件較差,養殖戶的養殖密度比較大,每戶都有1000箱以上的養殖量,對鮑魚的養殖環境也會造成不利影響。”區經發局海洋漁業處處長林學發介紹,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局部缺氧死亡。
而據走訪調查,這種情況在我區其它鮑魚養殖區,諸如澳前、流水小庠、敖東等比較大型的養殖區卻沒有發生。
那么如何有效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呢?平潭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相關技術人士提倡,養殖戶要注意養殖鮑魚的密度,做到科學的養殖,遇到高溫天氣,要及時降低放養密度,尤其在水流不暢的海域更應降低放養密度。
此外,因為夏季水溫高,海藻易腐爛,溶氧減少,易引起培養環境惡化,影響鮑魚的正常活動,因此要盡量做到少投餌料,做到每2-3天投餌一次,避免鮑魚死亡。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1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490億元,從業人員73.6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8.3萬人。
2019-08-0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1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490億元,從業人員73.6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8.3萬人。
2019-08-0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農業農村部緊急部署第9號臺風“利奇馬”防御工作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9號臺風“利奇馬”目前位于我國浙江省象山南偏東方向洋面上,將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10日凌晨到中午在浙江沿海登陸(臺風或強臺風級),也可能在浙江近海北上。
2019-08-09綜合資訊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