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容易種植,適應性強,食用價值高,且有生長期短的特點。種綠豆有根瘤菌可肥地和“調茬”的長處,故久種不衰,是農民喜歡種植的作物之一。
綠豆,既可在薄瘠的沙土地種植,也可在肥沃的粘土地種植;既可以專種,也可以間作;既可以耬播,也可以點種。它要求濕潤,喜雨水。一般來說,芒種前播種,處暑后收獲,生長期約為90天。其時,適逢陽原進入多雨季節,就是旱地也非常適宜。旱地小麥可在“芒種”后,沿壟背點種,能獲一茬綠豆的收成。從長遠效益看,綠豆有根瘤菌肥地,且生長期短,來年可以大大提高產量。并且綠豆茬產得糧食,顆粒飽滿,分量重,面多好吃,交易又好出手。但也有其弊,偶遇大旱或雹災就容易受損,造或減產或絕收。故群眾每年種植畝數,多以保種口糧以外之地而播之。
本縣種植綠豆,砂磧地一般畝產百斤以上,個別的,也有產5、60斤的,黃土地一般可產200多斤,個別的,也有產250-260斤的。以一畝沙地作比較:正常年景,種綠豆產100斤,種谷子可產150斤。單以量來計算,減少50斤,若以值來計算,就是在交通閉塞的舊社會,也較種谷子合算。根據1935年出版的《陽原縣志》記載小米比綠豆(二十年的比價),小米每斗價為九角,而綠豆每斗價是一元二角,還是勝過種谷子的。倘若按現在的比價來計算,至少可以抵種谷子的五倍。如果再加上來年綠豆茬的增產,就更合算了。故稱種綠豆是高效益的種植。
目前,陽原農民種植的綠豆有三個品種:一為色澤油綠的“鸚哥綠”粒小,產量略低;一為色澤翠綠的“翡翠綠”粒稍大,產量稍高;一為色澤暗綠的“墨玉綠”顆粒、產量同“翡翠綠”,后兩種在市場上競爭力不強。尤其是鸚哥綠既有競爭力,又是出口的好品種。
陽原綠豆,籽實飽滿,顆粒整齊,色澤光亮,香氣醇厚,味道純正,既是食品工業的好原料,也是家常吃飯的好佐食,還可以生“綠豆芽”做菜肴。尤其冬春缺菜季節綠豆芽成為群眾的頭宗菜,每年春節更是家家的必備菜。過去,本縣綠豆,粉坊用于加工淀粉,以其制造粉絲和涼粉片,粉絲也是冬春大宗菜,春節的必備品;餅面行以其制造綠豆面條和綠豆糕點;釀酒行也用綠豆釀造綠豆大曲等等,都是市場上的暢銷食品。家庭食用:以少量綠豆添加在大米或小米內,喝綠豆稀飯或吃干飯,既好吃又瀉火。因為綠豆味甘、性寒入心胃及肝經,內服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渴止瀉之功效,外用消腫止痛、并有“皮重干豆”之說。綠豆皮中含有抗菌物質,可清風熱,去目翳,化斑疹,消腫脹,故有“醫食共源”之稱。暑期,人們煮綠豆湯喝,既解渴,又消暑;誤食中毒或中暑,綠豆湯當作藥用,還可以解毒。此外,綠豆的莢皮、豆葉和豆蔓皆為牛羊最愛吃而且長膘快的好飼草,對發展畜養業也有極大的好處,這也是久種不衰的原因之一。
陽原種植綠豆,有相當長的歷史,以前的史書雖未載明,但滿清初期即有記載,據康熙五十一年(公無1712年)出版的《西寧縣志•風土篇》就記述綠豆的種植。其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的《西寧縣新志》也有記載。惜兩縣志,均未載明種植面積和產量。追至1935年李泰栗先生編寫的《陽原縣志》就有了詳細的記述,不但有種植(沒有畝數),而且有綠豆的播種季節和收獲季節;更有綠豆的市場價格,以及綠豆與小米的比價。根據史書記述,農民種植綠豆,除了出售換錢外,因為它有消暑解毒的功能,在醫學科學落后、農民無錢治病的舊社會,很大程度是備作藥用的。
抗戰爆發前,因為綠豆銷路廣,價格高,本縣種植綠豆一直在10萬畝左右,約占土地的八分之一。陽原淪陷后,由于日偽的封鎖,綠豆銷路一度不暢,略有減少,但仍在8萬畝以上,約占土地的十分之一。抗戰勝利后特別到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又有所增加。因為我們當時征收公糧,以小米為基數。綠豆可抵頂小米繳納公糧。農民用綠豆繳公糧,既省事又合算,故綠豆播種恢復到10萬畝以上。1953年糧食實行統購統銷政策,我們的算帳拋開了經濟效益,只強調農民多賣余糧,因為綠豆相比之下,屬于低產,農民為了完成征購任務,什么高產種什么。再加上糧食不允許釀造,結果綠豆播種面積大幅度地下降。到1956年合作化以后,種植已經寥寥。特別是人民公社化以后,綠豆種植,幾乎瀕臨絕種。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業實行了家庭承包——生產責任制,農民可以自由支配種植。加上改革開放,綠豆價格也大幅度地提高,種植面積也隨之增多。
以上就是關于綠豆的內容了,如果您有更多關于綠豆的信息想要知道,可以點擊查看農業之友網站綠豆頻道詳細了解,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1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490億元,從業人員73.6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8.3萬人。
2019-08-0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1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490億元,從業人員73.6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8.3萬人。
2019-08-0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農業農村部緊急部署第9號臺風“利奇馬”防御工作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9號臺風“利奇馬”目前位于我國浙江省象山南偏東方向洋面上,將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10日凌晨到中午在浙江沿海登陸(臺風或強臺風級),也可能在浙江近海北上。
2019-08-09綜合資訊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