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泉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都孕育出了哪些老泉州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呢?這些老字號是如何打開知名度,令人留下深刻記憶的?它們的生存發展現狀又如何呢?近日,東南網泉州站推出獨家策劃專題,探訪泉州著名的老字號,帶泉州市民一起回味,那些年,我們記憶中的泉州老字號。
餅皮酥松,內陷綿軟,甜而不膩,口齒留香……提起泉州林記正泉茂綠豆餅,老泉州們都會咽咽口水,稱贊到:“很正宗很好吃!”
獨門秘制綠豆餅 傳承百余年
清代末期,綠豆餅在晉江陳埭地區十分盛行,一位名為林舉烈為了做出獨家美味的綠豆餅,不斷親身嘗試、試驗。每次制作綠豆餅,除了讓自己家人試吃之外,還給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送去不少,讓親友品嘗評點,并加以改進才制作出售。林舉烈在經歷多次失敗后,終于嘗到自己親手做的香甜不膩、酥脆可口的綠豆餅。
清咸豐六年,即公元1857年,林舉烈之子林孝世創辦“林記泉茂餅鋪”,店址位于泉州南門肚臍巷。彼時,綠豆餅作坊環境及其簡陋,沒有電及機器設備,甚至綠豆餅原材料的來源也十分不易,生產條件十分艱苦。即便如此,林孝世仍堅持父輩留下來的獨門秘方,采用當時最好的原材料,堅持傳承最傳統的味道。林記泉茂餅鋪除了制作綠豆餅,也做寶斗糕、麻花、桔紅糕等泉州傳統糕點。
1951年,林孝世的孫子林時德將餅鋪搬遷到泉州市區新橋頭,為示正宗,命名“林記正泉茂”。由于林時德做的綠豆餅香酥可口,綠豆餅一出售,很快就“抓住了泉州當地人的胃”,從此林記正泉茂綠豆餅聲名大噪。
1953年,政府實施公私合營,林時德被招聘到國營企業泉州鯉城糖煙酒公司上班,“正泉茂”便再無人料理。即便如此,綠豆餅的做法并沒有失傳。后來,糖果廠結束運營,退休在家的林時德重操舊業,回購了商標使用權,并重新在泉州南門天后宮32號繼續經營,重新申請了林記正泉茂商標,使得百年老字號的品牌得以延續。
傳承于1972年的第三代“掌門人”是林章新。他80多歲的老母親和50多歲的太太,還有弟弟和弟媳開的分店,每天都能制作出滿足上千名顧客需求的綠豆餅。這種現做的傳統糕餅松酥清甜、齒頰留香,嘗來皆適口,咽去自清心,熟悉古早味早已融入泉州人的記憶中,磨滅不去。
堅持最優質原料 手藝始終如一
泉州林記正泉茂綠豆餅經過100多年的風雨歷程,手藝薪火相傳了下來,至今仍不外傳。
“制作綠豆餅重要的兩個關鍵,一是制作工具,二時制作材料。”林章新說,在以前,沒有電烤箱,鍋也是凹圓底的,林家先輩遍尋不到,便自己請鐵匠打造加蓋平底圓形的小鐵烤盤。隨著銷量的增加,烤盤的面積也逐漸增大。
一個直徑不過6厘米的扁圓形餅,用料卻必須選用上等綠豆、精面粉和優蔗糖、豬油為原料,經細工藝制作而成,選料考究,以手工貫穿制作全工序。“當時物資匱乏,就說面粉,當時沒有精細的面粉,麥子也要到農村里去買,道路交通極其落后。沒有車子,就自己挑著幾十斤、上百斤的麥子徒步十幾里甚至幾十里,冬天寒冷刺骨,頭上冒著熱氣,夏天炎熱卻汗流浹背,到家時已筋疲力盡了。但還要將收購來的麥子用石磨磨成粉,再細篩幾次,才能篩出好的面粉。”林家先輩歷盡千辛萬苦,到處奔波,冒嚴寒、戰酷暑,經常要踏遍山區多村一點一滴湊齊了制作綠豆餅所需的上好材料。
“綠豆也是來之不易。當地沒有,就到外地買,有時出去一趟得兩三天才回來。顧不了休息,立即將買來的綠豆去凈雜質,浸泡4小時候,撈起放入鍋中,加入5000克水,先用旺火燒沸,先后小火煮一小時,盛入淘籮,下置大盆,用水揉擦綠豆,邊擦邊放水,搓去豆殼流出細豆沙……”對于綠豆餅的制作步驟,林章新早已爛熟于心。
為了使綠豆餅皮香酥,斷面層次分明,口感酥、松、綿、油,必須采用鮮肥肉榨出的豬油制作。“如果用其他的油制作,冰皮就沒那么香酥,味道截然不同了。”林章新介紹到,最考驗人的一步便是烤餅了。將水、油、面團搓成條,并摘成25塊面劑,形成水油皮,包入酥心,壓扁后搟成長條,再搓成圓筒形,每筒揪成兩塊,每塊壓扁后包入25克綠豆沙,做成直徑為6厘米左右的圓形生坯。最后將烤盤掃油,將綠豆餅生坯面向烤盤,收口向上,擺入烤盤,入爐用火燒至金黃色時,再將綠豆餅逐個翻面繼續烤,烤至底部上色。
烤盤的熱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沒有溫度計,用手感測熱度。“起初,觸摸烤盤時,燙得手熱熱疼疼的,后來練著練著,手就形成了一層厚厚的繭。”林章新說,“對火候及時間要求必須準確,否則烤焦或餅皮不酥。剛開始用柴火,但是會使烤盤熏黑,柴火味重會影響綠豆餅的質量,因此必須使用木炭,泉州極少木炭,當時先輩不辭辛苦到外縣去買,挑著回來。”
一個小小的綠豆餅需要如此繁多復雜的工序,林家祖輩有家訓,世上無難事,只要敢去磨練,去吃苦,就一定能成功。為了將先輩辛苦制成的老字號能原汁原味的傳承下來,林記正泉茂綠豆餅在傳承過程中非常嚴格,每道工序都需傳承者親自學習鍛煉,不符合要求還得返工,幾乎都要練個上百次直至符合標準才行。
“特別市在烤盤旁,要求特別嚴,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溫度高,烤得滿身大汗、臉龐通紅也不許離開,有時實在受不了才到旁邊涼快下。”林章新記得父親常說,離開了怎么能掌握好火候呢?餅皮一旦烤不好,賣出去就會影響“老字號”的聲譽。“至今仍保留著的唯一家傳寶貝就是烤盤了。”林章新說,經過歲月的磨損,雖然烤盤上已經是“傷痕累累”,但依然可以使用。
秉承傳統美味 繼續開拓創新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的傳人們恪守祖訓,艱難地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抗爭著,保留著對傳統文化傳承。在文化大革命中,正泉茂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改革開放后,正泉茂益發光彩,傳承了百年的綠豆餅制作工藝并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產生大變動,僅是在原料上做出些許調整,將原來的紅旗面粉換成精面粉,將紅糖換成白糖。
雖然林記正泉茂綠豆餅受到泉州男女老少的喜歡,但由于祖傳工藝不外傳,因此除了天后宮老店及兩家林章新的弟弟所開的分店外,并沒有在外省市開設分店。正泉茂綠豆餅目前是小型的作坊式經營,產量不多,綠豆餅堅持使用傳統的包裝紙,保質期最多也只有17天。如何更好的吸引更多人,特別是游客們的消費,是正泉茂傳人必須面對的。
面對其他流水線生產的餅類糕點,如何在市場中站穩自己的腳跟,讓百年老字號得以延續,又如何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搏殺中立于不敗之地,生存還是死亡,林章新將傳承發展的希望寄予現任傳承人——女兒林紅紅。“希望后人能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創新,開拓銷售渠道,將我們百年老字號的美味傳播出去。”
林紅紅在制作上堅持傳統手藝,在銷售上則采取引進現代化銷售理念,與各大賣場、超市簽訂設立“林記正泉茂綠豆餅專賣柜”。專柜所有貨品都由林記正泉茂專賣店統一采購材料、統一生產、統一配送、統一零售價、統一內外包裝物、店員服飾統一,專賣柜設有統一“林記正泉茂”商標標識,以及各種手段防止了假貨流入各大賣場。
如今,林記正泉茂綠豆餅作為泉州美食的其中一個符號,不但為泉州男女老少所喜愛,還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品嘗,許多老華僑回鄉時,也會將這種“泉州味道”帶走,它不僅有香甜的綠豆味,還有兒時家鄉的回憶。
以上就是關于綠豆的內容了,如果您有更多關于綠豆的信息想要知道,可以點擊查看農業之友網站綠豆頻道詳細了解,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1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490億元,從業人員73.6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8.3萬人。
2019-08-0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1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490億元,從業人員73.6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8.3萬人。
2019-08-0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農業農村部緊急部署第9號臺風“利奇馬”防御工作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9號臺風“利奇馬”目前位于我國浙江省象山南偏東方向洋面上,將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10日凌晨到中午在浙江沿海登陸(臺風或強臺風級),也可能在浙江近海北上。
2019-08-09綜合資訊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