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生鮮者得天下。然而,從愛不釋手到欲罷不能,生鮮電商盈利難是創業者們無法回避的問題。在萬億級體量的生鮮流通領域中,突破盈利困局的出路在哪兒?
2015年可謂生鮮電商元年,易果網、順豐優選、蘇鮮生……一大批創業者在資本驅動下進入生鮮領域,寄望借助B2C模式瓜分生鮮蛋糕。
然而,獲客難、盈利難的生鮮電商在2016年遭遇寒冬。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成立的生鮮平臺有260余家,而2017年僅為9家。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滲透率只有3%,2017年這一數據雖有所提升,實際也僅有7.9%。
曾幾何時,生鮮創業者堅定地認為,其線上線下的購物環境比農貿市場好很多,蔬菜多是產地直供,取代傳統模式只是時間問題。市場反饋卻表明,主婦們察“顏”觀“色”便能辨認出菜品新鮮與否,在每日詢價中能精準感知行情變化。在她們眼中,在農貿市場采購更便宜、更新鮮、更有效率,消費體驗遠非生鮮電商可比。
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線上生鮮比農貿市場更便宜,錯覺產生的根源是生鮮電商宣揚規模化源頭直采,具有較強議價能力。然而,生鮮電商的租金、人工成本遠高于菜市場,這些因素平攤到菜品后,線上價格優勢不復存在。
西青區光明路于臺菜市場商販胡峰對新金融記者表示:“賣菜的高峰期只有一早一晚4小時,我并不需要整天待在固定攤位。而開在菜市場對面的生鮮超市,每天營業12小時,平白多出大量無效的人工、能耗成本。”
胡峰認為,無論生鮮電商品控如何嚴密,與個體商販相比靈活性還是遜色不少。“比如我清晨去自家菜地收割蔬菜到早市售賣,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家中不足2小時,保證了新鮮度。在售賣過程中還會根據菜品變化隨時打折,這一點生鮮超市無法做到。”
有業內人士指出,農貿市場無法被取代與菜的做法也有關系。“中國家庭燒一個菜可能需要8種配料,如果在生鮮電商處購買,需要付出相當多的精力,而農貿市場的商販會一站式配齊稱好,讓消費者省下大量尋找食材或稱重的時間。”
田野調查顯示,雖然阿里、京東等巨頭不斷加碼生鮮供應鏈及物流等基礎建設投資,農貿市場仍占據生鮮流通渠道80%左右的交易量,地位不可撼動。
如此懸殊的市場地位,顯然也存在巨大商機。去年以來,生鮮領域的創業者紛紛謀求轉型,有的開始精耕細作,強調效率和成本;有的則放下身段,明確表示要抱緊農貿市場的大腿。
目前,生鮮流通的末端主要劃分為四級,其一是以消費者為代表的C端用戶;其二是個體餐廳、企事業單位食堂等大C端;其三是社區生鮮店等小B商家;其四是生鮮巨頭農貿市場。
此前,聚焦B2C的生鮮電商不勝枚舉,但不少項目受制于獲客、配送成本太高,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而偃旗息鼓。新金融記者了解到,目前聚焦C端的生鮮電商物流損耗普遍在5%-8%,配送成本約20%,沒有天量資本支撐的玩家根本承受不起。而個體經營的餐飲商戶、生鮮店分布在街頭巷尾,配送成本同樣不低。更不要說每家餐館都有不同菜單,可能涉及數百個SKU,而單品采購量較少,運營難度較大。
最不起眼的對手,卻是救命稻草。屢屢碰壁后,很多生鮮電商將依托農貿市場的B2B模式,看做是破局的關鍵一手。相較于B2C,生鮮電商B2B模式在降低庫存、損耗上有著顯而易見的優勢。首先,B2B減少了交易中間環節,縮短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其次,通過搜集整合訂單集中采購,議價能力確有提升;最后,B2B通過聚合供應商和經銷商,解決了生鮮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受倉儲物流成本的影響,菜農不可能跨大區賣菜,采購商也不會去跨大區采購,專業做好區域性生鮮B2B大有前景。”前述業內人士表示,對于生鮮電商來說,農貿市場對生鮮的需求量大而穩定,在專業性上能夠達成高效協同。以知名生鮮電商宋小菜為例,其通過以銷定采的B2B反向供應鏈模式,連接上游蔬菜生產方和下游農貿市場商販,深耕常用蔬菜加強供應鏈話語權,力求在盈利上破局。
事實上,目前整個生鮮流通領域最大的痛點仍是產銷矛盾,背后核心便是訂單。選擇B2B的生鮮電商將農貿市場作為目標客戶,向其中商戶采集訂單、再向上游產地訂貨,其中生鮮供應差價、與上游農戶的增量分成是主要盈利點。
以銷定采最大的難度,是如何精準捕捉用戶需求并做到快速供應。宋小菜對此回應稱,一個地區對蔬菜的需求變化起伏其實不大,做透單品大有可為。
“每個城市的需求不同,我們在當地只聚焦50至70種單品,做到每種每天的采購量達到幾十噸。”宋小菜合伙人張琦對新金融記者透露,目前他們已累計有80多個品類、共計3700多個SKU,但最終占據銷售體量80%左右的核心品類只有八九個。“通過單品供應鏈的集中,和上游談判時也有更高的議價能力。”
比如在上海蔬菜交易市場中,土豆占比10%至20%、蒜薹蒜頭占比30%至40%,如果生鮮電商控制了土豆、蒜薹的供應鏈,單品供應商會很樂意在增量部分與其分成。
在另一個B端,由于省去了庫存費、市場交易費、中介費、交通費等,商戶的綜合進貨成本可比農貿市場便宜10%至20%,毛利率可達8%至10%。目前,宋小菜年均生鮮吞吐量達20萬噸,其包括退換貨在內的整體損耗率降至0.3%。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從事生鮮批發零售的人超1200萬,如此量級讓生鮮電商意識到農貿市場很難被取代,他們目前能做的只是優化,只要能夠滿足其商品化需求的批發市場,都可以成為上游供應商。
當然,生鮮電商的野心不止于此。不愿透露姓名的觀察人士表示,目前與農貿市場合作是生鮮電商的無奈蟄伏。“如果未來到貨能力很強,品控很好,逐漸控制了供應鏈條后的生鮮電商將撕下偽裝,給蔬菜貼上品牌溢價營銷。到了那一天,農貿市場可能轉型為具備采購、分揀、加工、配送等職能的社區生鮮服務中心。”
山東省財政2000萬元支持大豆良種基地
【山東省財政2000萬元支持大豆良種基地】為促進制種產業發展,穩定大豆種子供應,省財政累計撥付2000萬元,支持濟寧嘉祥縣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2019-08-11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山東省財政2000萬元支持大豆良種基地
【山東省財政2000萬元支持大豆良種基地】為促進制種產業發展,穩定大豆種子供應,省財政累計撥付2000萬元,支持濟寧嘉祥縣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2019-08-11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西藏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
【西藏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日前,由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綜合培訓中心和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主辦、自治區供銷合作社承辦的“農產品產銷對接與區域品牌創建培訓班”在拉薩舉辦,旨在通過培訓進一步做好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推動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
2019-08-10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西藏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
【西藏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日前,由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綜合培訓中心和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主辦、自治區供銷合作社承辦的“農產品產銷對接與區域品牌創建培訓班”在拉薩舉辦,旨在通過培訓進一步做好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推動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
2019-08-10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