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此(ci),近期國(guo)務院辦公廳(ting)發布了關于防止耕地(di)“非糧化”穩定糧食生(sheng)產(chan)的《意(yi)見》,并(bing)在(zai)此(ci)意(yi)見中重點提出,要劃定中國(guo)的糧食“特(te)區”,即糧食生(sheng)產(chan)功能區。
糧食生產,直接關系著我(wo)國近(jin)14億人(ren)口(kou)的(de)吃飯問題(ti),畢竟民(min)以(yi)食為(wei)天,餓著肚子談發(fa)展(zhan),很顯然不(bu)切實(shi)際(ji)。而保(bao)障糧食穩(wen)定供應的(de)基礎(chu),便是農村(cun)耕地的(de)合理利(li)用,因(yin)此,無論(lun)是出于對農民(min)自身利(li)益,還是對國家整體發(fa)展(zhan)的(de)影響,耕地“非糧化”現象必須杜絕。
為何說,未來糧食供應會面臨挑戰?
據《中(zhong)國農村發(fa)展報告(gao)2020》預(yu)測,我國或將產生1.3億噸左右(you)的糧食(shi)缺口(kou),而(er)聯系(xi)到實際(ji),未來(lai)糧食(shi)供(gong)應(ying)面臨挑戰,主要(yao)體現(xian)在以(yi)下(xia)2方面。
首(shou)先,在國內生產方面(mian)。由于目前受(shou)限于主糧(liang)的種植收益過低,很多(duo)(duo)農民都改種經濟作物(wu),更有甚(shen)者,開始(shi)將土地拋(pao)荒或者種樹,將多(duo)(duo)余的時間,用來外出打工(gong)。與此同時,現階段,大多(duo)(duo)數農村年輕(qing)人不(bu)愿再繼續(xu)種地,甚(shen)至都不(bu)會種地。
基于以上這些情況的存在,當現(xian)階段的種地主流(liu)——50后、60后相繼老(lao)去之后,勢必(bi)會對(dui)糧食生產造成很(hen)大影響。雖(sui)然現(xian)階段,國家將土地承包期限再延后30年,好(hao)處是保住了農民(min)的種植收益,但同(tong)時種地“后繼無(wu)人”的情況,也(ye)會就此加重。
其次,在國(guo)際供(gong)應方面。雖然到(dao)目前為止,“三(san)大主(zhu)糧”中的(de)小(xiao)麥和水稻,我國(guo)基本(ben)可以實(shi)現自(zi)給(gei)自(zi)足。但(dan)是,大豆和玉米的(de)進口量,卻出現逐年上(shang)升的(de)趨勢,對(dui)外依賴(lai)度很強。而且(qie),隨著疫情大流(liu)行的(de)出現,對(dui)于國(guo)際糧食交易造成了很大影響(xiang),而隨著疫情的(de)“常(chang)態化”,“靠國(guo)外養活國(guo)人”的(de)設想,已經不可能實(shi)現。
據中(zhong)國(guo)海(hai)關(guan)數據顯示(shi),今(jin)年(nian)1~6月,我(wo)(wo)國(guo)糧食進(jin)(jin)(jin)口(kou)量(liang)約為(wei)6090萬噸,同(tong)(tong)比(bi)增長約20.6%。雖然進(jin)(jin)(jin)口(kou)數量(liang)如(ru)此(ci)龐大的(de)糧食,有一定的(de)戰略意(yi)義,但也同(tong)(tong)時反映出我(wo)(wo)國(guo)對國(guo)外糧食依(yi)賴度高(gao)的(de)問(wen)題。與(yu)此(ci)同(tong)(tong)時,今(jin)年(nian)3月末,越南禁(jin)止大米出口(kou)的(de)直接后果(guo),就(jiu)是國(guo)際米價刷(shua)新6年(nian)來最高(gao)紀錄。因此(ci),“進(jin)(jin)(jin)口(kou)糧”并不(bu)靠譜(pu)。
國家為保障主糧生產,采取了哪些措施?
為了(le)保障我國的(de)主糧生產,在上(shang)述《意見(jian)》中,國家(jia)采(cai)取了(le)多項措施,最為突出的(de)是(shi)以(yi)下2個。
其(qi)一(yi),劃定糧(liang)食(shi)“特區(qu)”并加強管理。在(zai)上(shang)述《意見》中,國(guo)家(jia)規定要將糧(liang)食(shi)“特區(qu)”,即糧(liang)食(shi)生產功能區(qu)明(ming)確(que)(que)到具體地塊(kuai),而且(qie),為了穩住(zhu)糧(liang)食(shi)種(zhong)植(zhi)面積,國(guo)家(jia)明(ming)確(que)(que)要求(qiu),在(zai)該(gai)區(qu)內(nei)(nei),對(dui)于一(yi)年(nian)兩(liang)熟以上(shang)的農(nong)作物,農(nong)民(min)至少要種(zhong)植(zhi)一(yi)季;對(dui)于非糧(liang)農(nong)作物,農(nong)民(min)在(zai)種(zhong)植(zhi)一(yi)季后,必須恢復糧(liang)食(shi)生產。除此以外,嚴禁(jin)在(zai)該(gai)區(qu)內(nei)(nei),違規建(jian)設種(zhong)植(zhi)和養殖設施。
由此可見(jian),糧食(shi)生產“特區”的(de)建立,將糧食(shi)作物的(de)實際種植面積和產能,進行了嚴格約(yue)束和量(liang)化。對于(yu)農民而言,自己的(de)承包地一(yi)(yi)旦被(bei)劃(hua)入這個“特區”,就必(bi)須按照統(tong)一(yi)(yi)安排,選擇種植作物的(de)種類。值(zhi)得(de)一(yi)(yi)提的(de)是,在糧食(shi)“特區”內,農民將不能再(zai)隨意建設(she)種植和養(yang)殖設(she)施,必(bi)須經(jing)過相應的(de)規(gui)劃(hua)和許可后才(cai)能動工,否則(ze)或將遭受很大損失。
其二,明確用地優先(xian)順序(xu)。在上(shang)述《意見》中,國家明確要求,將(jiang)永久基(ji)本農(nong)田(tian)優先(xian)用于糧(liang)食生(sheng)產,尤(you)其是要保障三大谷物作物的種(zhong)(zhong)植面積;對(dui)于一般耕地,在優先(xian)用于糧(liang)食生(sheng)產的基(ji)礎(chu)上(shang),可(ke)適(shi)度用于種(zhong)(zhong)植棉(mian)、油、糖、蔬(shu)菜等(deng)農(nong)產品(pin)以及(ji)飼草飼料作物。除此以外,國家將(jiang)主(zhu)抓占用基(ji)本農(nong)田(tian)種(zhong)(zhong)樹、挖塘的行為,一旦證(zheng)實(shi),農(nong)民(min)或(huo)將(jiang)遭受重(zhong)大損失(shi)。
對于用地優(you)先順序的(de)(de)明(ming)確(que),確(que)實能(neng)夠在最(zui)大程(cheng)度上,保證(zheng)主糧(liang)作物的(de)(de)種(zhong)植面積,為后續糧(liang)食供應打好(hao)基礎。而且,三農(nong)專家溫鐵軍就曾表示,導致農(nong)產(chan)品(pin)大量滯銷的(de)(de)根本原因,就在于很(hen)多農(nong)產(chan)品(pin)生產(chan)過(guo)剩(sheng)(sheng)。因此(ci),用地優(you)先順序的(de)(de)明(ming)確(que),能(neng)在很(hen)大程(cheng)度上,緩解(jie)農(nong)產(chan)品(pin)生產(chan)過(guo)剩(sheng)(sheng)的(de)(de)情況,提高種(zhong)植收益(yi)。但是,“誰(shui)種(zhong)糧(liang)食、誰(shui)種(zhong)菜”的(de)(de)問題,也(ye)會導致利(li)益(yi)的(de)(de)分布不均。
農民該如何保住農業收益?
在糧食(shi)“特區(qu)”的要求下,農(nong)民要想保住(zhu)農(nong)業收益,必(bi)須注意以下2點。
首(shou)先,可(ke)以(yi)采取立體種養(yang)模(mo)式。雖然在劃(hua)定的糧(liang)食“特區”以(yi)及基本農田(tian)上(shang),禁止農民(min)私(si)自挖塘養(yang)魚(yu)蝦,但是,為(wei)了保住農業(ye)收益(yi),建議農民(min)采取立體種養(yang)模(mo)式,即稻(dao)蝦種養(yang)或稻(dao)魚(yu)種養(yang)。切忌在未獲(huo)得許可(ke)的情(qing)況下(xia),私(si)自進行魚(yu)塘建設。
其次,根(gen)據(ju)土地(di)(di)(di)性(xing)質,決定(ding)(ding)用(yong)途(tu)。隨著國家對(dui)耕(geng)地(di)(di)(di)資源,管(guan)理力度的不(bu)斷加強,農民一(yi)定(ding)(ding)要(yao)學(xue)會根(gen)據(ju)土地(di)(di)(di)性(xing)質,決定(ding)(ding)用(yong)途(tu)。比(bi)如永久基本農田主要(yao)用(yong)于(yu)糧(liang)食(shi)生產(chan),國家對(dui)其限制很嚴;而對(dui)于(yu)一(yi)般耕(geng)地(di)(di)(di),政(zheng)策限制要(yao)相對(dui)寬松很多(duo)。因此,建議農民事先(xian)問清楚土地(di)(di)(di)的性(xing)質,再(zai)決定(ding)(ding)具體用(yong)途(tu),避免遭受損失。
河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已基本完成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大舉措。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9034個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占比99.93%,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已基本完成,全省農村集體家底已基本摸清。
2020-11-29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河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已基本完成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大舉措。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9034個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占比99.93%,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已基本完成,全省農村集體家底已基本摸清。
2020-11-29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打造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作為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迫切需要更多人才。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召開第四次人才工作會議,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和“四個面向”,提出未來五年要打造一支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解決區域...
2020-11-28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打造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作為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迫切需要更多人才。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召開第四次人才工作會議,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和“四個面向”,提出未來五年要打造一支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解決區域...
2020-11-28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發布
【《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發布】2020年11月27日,《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在重慶舉辦的2020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上發布。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
2020-11-28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發布
【《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發布】2020年11月27日,《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在重慶舉辦的2020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上發布。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
2020-11-28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山東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
【山東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基礎,是廣大農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11月上旬,山東省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累計完成改廁1090多萬戶,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占比達到3...
2020-11-28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山東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
【山東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基礎,是廣大農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11月上旬,山東省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累計完成改廁1090多萬戶,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占比達到3...
2020-11-28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內蒙古計劃實施保護性耕作近3000萬畝
【內蒙古計劃實施保護性耕作近3000萬畝】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獲悉,按照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要求,內蒙古自治區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實施保護性耕作,力爭到2025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到2950萬畝,占內蒙古東部四盟市適宜區域耕地總面積的70%左右。...
2020-11-27綜合資訊農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