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陜(shan)西省自然資(zi)源(yuan)廳副廳長張亞平介紹,國家(jia)下達陜(shan)西省2020年耕(geng)地(di)保有量5414萬畝(mu),永(yong)久基本農田面(mian)積為4590萬畝(mu)。依據2018年度土地(di)利用調查成果,全(quan)省實(shi)有耕(geng)地(di)面(mian)積5965萬畝(mu),劃定永(yong)久基本農田面(mian)積4595萬畝(mu),完成了(le)(le)耕(geng)地(di)保護(hu)目標任務,守住了(le)(le)全(quan)省耕(geng)地(di)保護(hu)紅線。
今年是(shi)“十三五”的(de)收官之(zhi)年,省自然資源(yuan)廳將始終(zhong)圍繞耕(geng)地保護這一(yi)條主線(xian),采(cai)取(qu)切實(shi)措施,落實(shi)好最嚴(yan)格的(de)耕(geng)地保護制度(du),嚴(yan)守耕(geng)地紅(hong)線(xian),堅決(jue)遏(e)制耕(geng)地“非農化(hua)”“非糧(liang)化(hua)”亂象。并主要抓好以下幾(ji)方面(mian)工作:
一是在永久(jiu)基(ji)(ji)本(ben)農(nong)田(tian)保(bao)護方面(mian),實事(shi)求是地解決永久(jiu)基(ji)(ji)本(ben)農(nong)田(tian)保(bao)護中劃定(ding)不實、保(bao)護政策不夠(gou)明確或(huo)難(nan)操作等問(wen)題。其次是嚴(yan)控嚴(yan)管永久(jiu)基(ji)(ji)本(ben)農(nong)田(tian)占(zhan)用(yong)與補劃。要加強永久(jiu)基(ji)(ji)本(ben)農(nong)田(tian)儲(chu)備區(qu)建(jian)設,保(bao)證(zheng)重大建(jian)設項目依法批準占(zhan)用(yong)永久(jiu)基(ji)(ji)本(ben)農(nong)田(tian)時,能夠(gou)保(bao)質保(bao)量得(de)到補劃。
二(er)是在耕(geng)地(di)占(zhan)(zhan)補平衡管理(li)方(fang)面,首先是強化(hua)規劃(hua)計(ji)劃(hua)管控,嚴格(ge)建設用(yong)(yong)地(di)審批,優化(hua)用(yong)(yong)地(di)布局(ju),強化(hua)對占(zhan)(zhan)用(yong)(yong)耕(geng)地(di)的(de)監督管理(li),減少對耕(geng)地(di)的(de)占(zhan)(zhan)用(yong)(yong)。其(qi)次要以土地(di)綜合整治為主渠道(dao),多方(fang)面投(tou)入、規模化(hua)補充(chong),量(liang)質并重,毫不(bu)動(dong)搖(yao)地(di)堅持耕(geng)地(di)占(zhan)(zhan)補平衡制(zhi)度,重點解(jie)決好補充(chong)耕(geng)地(di)布局(ju)分(fen)散(san)、質量(liang)不(bu)高、產能不(bu)足等問題,努力提高耕(geng)地(di)質量(liang),大力提升(sheng)糧食(shi)綜合生產能力,努力實現“建好”這個目標。
三是在耕地保護(hu)責任目標考核(he)方(fang)面,要(yao)認(ren)真總結(jie)近年來(lai)開(kai)展(zhan)檢查考核(he)工(gong)作的經驗,找準(zhun)工(gong)作中的問題(ti)和不足,充分應(ying)用現代信息技術等(deng)先進(jin)方(fang)法,切實(shi)提高(gao)耕地保護(hu)工(gong)作水平(ping)。
四是要深刻吸取“大棚房(fang)”問題的教訓(xun),注重防止(zhi)以(yi)設施農業為名,實際搞(gao)設施旅游業、設施休閑業、設施養老(lao)業,做(zuo)到舉一反三,防止(zhi)以(yi)各種名目(mu)鉆政策空子,侵(qin)占和破壞耕地;注重加強耕地、林(lin)(lin)地、草地、濕地的整體協同(tong)性,按(an)照“宜(yi)耕則耕、宜(yi)林(lin)(lin)則林(lin)(lin)、宜(yi)草則草”的原(yuan)則,在(zai)確保耕地總量目(mu)標的前(qian)提下,優(you)化耕地布局,促進耕地合理(li)利(li)用。
五是不斷(duan)加(jia)大財政(zheng)投入,逐步建立省級(ji)耕(geng)地(di)(di)保(bao)(bao)護(hu)(hu)補償(chang)機制(zhi),落實省級(ji)耕(geng)地(di)(di)保(bao)(bao)護(hu)(hu)激勵措施(shi)。鼓勵各(ge)地(di)(di)按照“誰保(bao)(bao)護(hu)(hu)、誰受(shou)益(yi)”的原則,配(pei)套出臺耕(geng)地(di)(di)保(bao)(bao)護(hu)(hu)補償(chang)機制(zhi)和激勵政(zheng)策(ce),充分(fen)調動(dong)社會各(ge)方面(mian)保(bao)(bao)護(hu)(hu)耕(geng)地(di)(di)的積極(ji)性。
六(liu)是(shi)認真貫徹落(luo)實國家和省關于嚴格耕(geng)地(di)(di)保(bao)護堅(jian)決制止耕(geng)地(di)(di)“非農(nong)化(hua)(hua)”“非糧化(hua)(hua)”行(xing)為(wei)(wei)的有關政策,堅(jian)持“六(liu)個嚴禁”,堅(jian)決制止一切耕(geng)地(di)(di)“非農(nong)化(hua)(hua)”、“非糧化(hua)(hua)”行(xing)為(wei)(wei)。
國家將劃定糧食“特區” 區內禁建種養設施,主抓種樹挖塘
【國家將劃定糧食“特區” 區內禁建種養設施,主抓種樹挖塘】眾所周知,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帶動了經濟的整體增長。而現如今,糧食的穩定供應,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尤其是疫情大流行的出現,使得保障糧食安全,成為了現階段的一大任務。
2020-11-2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國家將劃定糧食“特區” 區內禁建種養設施,主抓種樹挖塘
【國家將劃定糧食“特區” 區內禁建種養設施,主抓種樹挖塘】眾所周知,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帶動了經濟的整體增長。而現如今,糧食的穩定供應,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尤其是疫情大流行的出現,使得保障糧食安全,成為了現階段的一大任務。
2020-11-2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河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已基本完成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大舉措。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9034個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占比99.93%,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已基本完成,全省農村集體家底已基本摸清。
2020-11-29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河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已基本完成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大舉措。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9034個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占比99.93%,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已基本完成,全省農村集體家底已基本摸清。
2020-11-29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打造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作為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迫切需要更多人才。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召開第四次人才工作會議,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和“四個面向”,提出未來五年要打造一支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解決區域...
2020-11-28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打造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作為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迫切需要更多人才。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召開第四次人才工作會議,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和“四個面向”,提出未來五年要打造一支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解決區域...
2020-11-28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發布
【《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發布】2020年11月27日,《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在重慶舉辦的2020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上發布。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
2020-11-28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發布
【《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發布】2020年11月27日,《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在重慶舉辦的2020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上發布。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
2020-11-28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山東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
【山東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基礎,是廣大農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11月上旬,山東省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累計完成改廁1090多萬戶,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占比達到3...
2020-11-28綜合資訊農業資訊